今年以来,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1~7月份,全市实现城乡就业200829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09799人,比去年同期上升17.4%;农村转移就业91030人。截至7月末登记失业率为2.8%,比去年同期降低0.16个百分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按照城区有市场、镇(街道)有网点、村(居)有窗口的目标,加快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截至目前,五市三区128个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实现了机构、编制、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六到位”。市、区(市)、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通过创办创业一条街(园)、创业园区和开办早夜市等方式,为失业人员创业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创业专家志愿团的作用,通过专题讲座、专家门诊、上门服务、以“大”带“小”、结对帮扶和网络服务等方式,及时解决失业人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截至7月末,今年共扶持自主创业14689人,带动就业31094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27万元;全市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8亿元,贷款回收率达98.5%。
此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四送活动。对“零就业家庭”实行跟踪服务,对有求职要求的做到“人人有落实,户户有跟踪”,指导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就业。截至7月份,全市累计认定零就业家庭1248户、1440人,全部安置就业,继续保持“动态消零”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继续深入高校校园做好项目推介、政策咨询、专家指导和典型引导服务活动,鼓励在校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建立市及市内四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做好校外大学生的扶持服务工作,让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
在此基础上,全市还积极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建立公益性岗位储备制度,对社区中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各类岗位,都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先后开发了公安协警员、劳动协理员、城管协管员、卫生清洁员、安监协管员等社会公益性岗位。在市内四区组织开展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全市有307个社区被评为2007年度“充分就业社区”。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