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中国克服多种重大自然灾害与困难,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前7个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7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65元,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528元,实际增长10.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据新华社北京七日报道:为扩大就业,国家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据悉,今年前7个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9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2%。截至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3540万人,同比增加743万人,增长5.8%。
财政对“三农”支出增近四成
今年以来,为继续加大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5956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对农民的补贴增加到了1028.6亿元,同比增长一倍,补贴范围继续扩大;分两次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
中国不断加强对职工工资的宏观调节力度。现已有18个地区调整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16个地区公布了新的工资指导线方案,引导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受此影响,上半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同比增长18%。
国家对今年年初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较重的7省(区)的低保对象和汶川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及“三孤”人员分别实施三个月的临时补助,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灾区参保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伤亡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和受伤人员的医疗保障待遇,扩大失业保险支出范围。
三次调高标准保低收入群众
另外,中国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力度。为缓解今年以来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对城乡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的影响,在继续执行2007年临时物价补助政策的基础上,国家分别在1月和6月两次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并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城市低保边缘家庭给予临时救助。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调整前的714元增长到2007年的963元,今后还将再连续调整,并进一步提高调整幅度。
随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出台,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最后一道保障网编织成形。在农村已有3700多万贫困居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在城市相对稳定地保障了2200多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根据物价变化先后三次提高保障标准。
来源: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