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就业援助计划让特困、低保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吃了定心丸。市政府拿出300万元设立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基金,在市人事局的人才中心专门开设窗口接待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为他们免费刊登求职信息,免费推荐工作,对报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贫困生减免培训费和报名费。同时,把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全市普惠制培训体系。对经过这些就业援助程序后仍没有就业又迫切希望就业的贫困生,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工作计划”进行兜底安置。
如果说政府的政策援助和资金援助是给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输血的话,那么建立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就是在为他们造血。本溪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首批毕业生见习基地,使大学生坐上了快速提高职业技能的直通车,干事创业有了“软着陆”的缓冲带。市人事局走访调查了全市5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筛选了本钢、北钢、二高中和市城乡综合开发公司等在我市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华联商厦、实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宏字电器等民营企业,成立了23个见习就业基地。现在已有2000名大学生进入基地实习,有近一半人被用人单位选用。
政策援助、资金援助、岗位援助、技能培训援助、信息援助……这些惠及莘莘学子的就业保障机制,吸引了一批批高校毕业生投身本溪,成就本溪,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是名校骄子。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举办的“辽宁中部城市人才智力交流活动”中,176名大学生和本溪市达成就业意向,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85%以上。仅市环保局下属的环保监测中心一家,就有应届的4名硕士生和2名本科生加盟,他们都来自清华、哈工大等“985”和“211”工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