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底,庄浪县职教中心学生李贤明在学校组织下,来到山东青岛三硕钢塑制品有限公司顶岗实习。该公司主要生产体育健身器材,李贤明的工作是调试跑步机刹车片与转轮之间的间隙,虽然这项工作在跑步机生产流程中难度系数最大,但拥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李贤明干得得心应手,实习期间月工资就拿到了1600元。而他在天津当保安的时候,每个月工资才600元。之所以能拿到现在的高工资,是因为他干上了技术活儿,他的技术是从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来的。
为“两后生”找出路
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孩子考不上大学,家长只能指望他们回家种地。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思想观念日益更新的农民,更渴望孩子中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具有稳定收入的工作。然而,摆在众多家长面前的事实是,每年都有一部分初高中毕业生(简称“两后生”)无法继续升学,面临人生旅途的一次抉择:是回家种地还是外出打工。但没有一技之长的“两后生”,步入社会能干得了什么?2006年夏天,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杨河乡青年李贤明,跟着老乡来到天津打工。他拿着自己的高中毕业证书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地找工作,结果被每个公司婉言谢绝,最终只能当个保安,每月领600元的工资。这样的工作一年到头既挣不上钱,更谈不上学技术和本领。李贤明心想,自己还很年轻,将来的路很长,应趁早学点技术。
怎样才能帮助“两后生”找到让他们较为满意的出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庄浪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两后生”的就业问题,县上在自身财力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创造“两后生”就业环境,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阶段。庄浪县委、县政府从构建和谐庄浪的大局出发,抢抓这一大好机遇,近些年来,筹资4500万元,按照国家B级标准建成占地112亩、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庄浪职业教育新校区。建成教学办公综合楼、实验实训楼、教师公寓楼和学生宿舍楼;建成机电一体化数控、电子电工、电器维修、汽车模拟电路等18个实训室和3个校外实训基地。2006年,学校争取国家投资,建成教学实训楼。学校还自筹资金500万元,建起了3个微机室、3个多功能厅和40个多媒体教室,为全校172名教师配齐了笔记本电脑,并建立网络中心。目前,学校开设了数控加工技术、电子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移动通信、生物技术制药、电脑广告美术设计等9个实用热门专业。
山里娃变成“蓝领”
听说,老家有了职业教育中心,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接轨,上学的费用也很少。2007年初,李贤明辞去保安工作,回到了家乡,来到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系统地掌握了焊工、钳工、电工、机床、电子操作等技能,考取了计算机等级证和普通话等级证。在这里上学,每个农村学生每学年能享受国家奖学金1500元,相当于不用掏学费,学习费用很少。
开办之初,庄浪职教中心充分利用东南沿海职业院校丰厚的师资力量和条件优越的实训基地,采用东西联合办学,采取“1+2”、“1.5+1.5”的办学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完成文化基础课业和部分技能课业,然后输送到外省的黄海学院、天津商科、江苏健鼎等院校和企业顶岗实习。
今年,学校建成了实训大楼,实训条件不断提高,办学模式由联合办学转入独立办学,学校培养的职教生直接送到签约的公司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公司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将学生分配到固定的岗位上。学生毕业之后,学校对学生负责3年,协调解决就业。在山东青岛三硕钢塑制品有限公司工作干得响当当的李贤明,现在已经不满足公司每月给他的报酬。想借助这次到学校考取中级焊工证书的机会,让学校给他协调新的公司,给自己发展开拓更好的空间。
去年春节前,庄浪县职教中心赴青岛黄海职业教育学院实习的王杰同学,没有回家过春节,但他从青岛传来的喜讯,让家人和亲戚朋友很高兴,他被分配到世界五百强企业海尔集团的胜汇塑胶有限公司上班,月工资达2000多元。和王杰一块实习的同学也都被分配到青岛造船厂、北海造船厂、无锡健鼎有限公司等企业上班,他们的月薪都在1600元至2000元之间。通过技术学习和实际工作锻炼,山里娃挣到了他们以往不敢想的高工资。
从办学之初到现在,庄浪县职教中心共向沿海输送职教生5批1300名。这些职教生主要在青岛、天津、广州、昆山等地实习工作,就业满意率98%。今年学校招收职教新生1000多名,还开设了比较热门的空港专业,吸引了省内其他地方的学生前来学习。
从2004年庄浪县职教中心新校区拔地而起,一批又一批孩子从这里走向东南沿海,走进海尔、三星等集团公司,成为这些公司的蓝领技工。这所创办4年的县级职业教育学校也连年晋级。2006年学校成功跨入“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又晋升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由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甘肃省庄浪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同时,学校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平凉市第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如今,学校又迈开跨越“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步伐。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