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我国一些地区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对我省农民工在当地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将给节后我省农民外出务工带来新困难。为认真做好全省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工作,省劳动保障厅采取七项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当前的农民工就业形势。
一、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状况及趋势的影响,采取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亲自谋划,切实把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摆到当前和明年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和动态,抓紧制定应急预案,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主动应对,尽可能把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全省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二、全面掌握全省返乡农民工情况及动态。安排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建立基础台账,全面掌握辖区内农民工返乡人数、返乡原因及今后就业意向等,同时,加强与铁路、民航、等部门的联系,深入车站、码头实地调查,准确掌握农民工返乡客流情况,分析原因及动态,增强应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精心组织“城乡就业援助百日帮扶”活动,把返乡农民工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将家庭困难的农民工作为重点援助对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每一位重点援助对象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个就业信息。重点做好农村“零转移农户”就业援助工作,提供技能培训、岗位信息等服务,落实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努力实现农村“零转移农户”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
四、积极拓展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渠道。组织开展当地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活动,摸清辖区内各类企业和新开工项目的用工需求。统一组织开展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对接活动,促进返乡农民工在省内各市、县间转移就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机会,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特别是泛长三角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及时收集、发布劳务输入地区的用工数量、行业工种、工资待遇等需求情况,为农民工有序流动就业提供就业服务,为农民工外出务工开辟可靠的就业渠道,提高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
五、大力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广泛宣传农民工培训政策、培训的项目和内容,引导鼓励农民工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积极性,组织他们开展实用性强、效果好的各类培训,增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引导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帮助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能力证书)。加大农民工培训补贴资金支出,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紧紧围绕企业当地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组织各级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定向、定单式培训和上岗前培训,实现培训与上岗就业无缝对接。
六、稳定省内企业农民工就业岗位。加强劳动保障、经济、工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间联系与协调,了解辖区内企业经营状况和农民工就业情况。全面落实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鼓励困难企业避免大规模经济性裁员。加大失业调控力度,企业裁员20人以上或者裁员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的,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一次性裁员超过本企业职工总数20﹪或一次性裁员200人以上的,必须提前30天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和政府报告。裁员单位在6个月内需要新招用人员的,优先从本单位裁减人员中录用。承担安置汶川地震灾区农民工的企业,应继续承担社会责任,做到对灾区来的农民工不裁员、不降薪,确保把他们的生活、生产安排好。
七、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在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加大创业服务工作,加快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已建成的城市就业创业园,一律向返乡农民工开放,引导有创业愿望、有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进入就业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第一批创业园争取2009年上半年全部建成,重点扶持一批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周 建)
来源:安徽劳动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