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带就业 南昌非公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6/6 17:46:00 科杰在线 pc354.com
今视网讯 我市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发展”的战略要求,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发展的方针,做好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全面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1—9月份实现增加值607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GDP总量的51.5%。
非公经济贡献进一步加大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这样一组数据: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上交税金68.8亿元,同比增长45.3%。今年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上交税金41亿元,同比增长12.51%,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36.3%。随着全民创业的深入开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全市经济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达到503.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09%
从这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我市个私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实力显著提高。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至今年6月,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130.99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47.6%。
近两年来,我市民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占全市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成为民间投资的主要力量。2007年全市非国有经济投资总额498.4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非国有经济投资额272.26亿元,同比增长47.9%,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7.8%。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从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到《南昌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正式出台,再到制定《南昌市全民创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由此可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两年来,我市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加大了全民创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两年来,共有135家企业获得市本级879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增强了个私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与此同时,我市加大对中小企业培训力度,在2006年结合全民创业工作,着力启动和实施全民创业“111”培训工程,成立了全民创业“111”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圆满完成了培训100万名创业者、10万名企业经营者、1万名干部的任务要求,2007年和2008年,分别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举办了两期“南昌市民营经济高级研修班”,112位民营企业家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
随着企业发展后劲增强,企业经营者素质不断提高,全市各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快了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发展一批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爆发力强的优势项目,产业集聚度得到提升,产业集聚度效应日益显现。今年1—9月份,全市8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中工业企业150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6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24.7亿元,同比增长16.14%;主营业收入1002.45亿元,同比增长31.6%,园区企业上缴税金71.5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6.4%。
搭建平台突破融资瓶颈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技术缺、用地紧、信息少等困难,我市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加大了对县级担保体系建设,完善了市、县两级担保网络,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截至今年10月,全市登记备案的担保机构达到33家,注册资金总额为10.28亿元,累计为2481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31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大企业融资服务力度,多层次、多渠道改善个私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我市还进一步完善了银企合作机制。在总结我市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南昌市中小企业融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起政府与银行间长期稳定的沟通合作机制,打开了银企合作新局面。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全市非公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激发了内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优势。2007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5家,合同引进外资14.9亿美元,今年1-11月份,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9家,合同引进外资13.14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来源: 今视网-南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