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招工难,何时不再“老大难”?
劳动就业 加入时间:2010/6/1 23:42:11 科杰在线 pc354.com
继到珠三角9市和云浮市召开外经贸现场办公会之后,8月26-29日,万庆良副省长率省直、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到河源、梅州、揭阳、潮州、汕头、汕尾等粤东北6市召开现场办公会,并延续珠三角9市现场办公会的风格,深入企业开会和就餐,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情况、听取意见、解决问题。
会上,企业代表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融资难、招工难、综合成本上升、贸易风险加大、办事程序繁琐等方面。部分问题在当场得到解决,企业代表十分高兴,而对于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的负责人都一一认真记下,并承诺带回去加紧研究,尽快给企业一个满意的答复。
【症结】
中小企业抱怨融资难
【药方】
金融机构争先“拉业务”
融资难,是中小外贸企业反映已久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每场外经贸现场办公会上的“保留节目”。每到一市,与会的金融机构负责人都会耐心向企业宣传有关的融资优惠政策、最新业务、便利手续,甚至当场卖起了广告,争着“拉业务”。
在揭阳市的现场办公会上,工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胡晔介绍说,针对一些外贸企业产品有市场、有订单,因为暂时缺乏资金或者担保等因素导致交易无法进行的状况,他们今年加快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并下放了审批权,外贸企业只要符合条件,订单甚至出口退税单据均可用以抵押贷款。他还举了揭阳当地一个企业的例子说,该企业拿到一笔贷款只花了6天时间。
建行广东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杜淼淼马上抢着说:“建行办理这项业务只需要5天!”她介绍,建行已在省内展开中小企业贷款试点,企业的集体土地上盖物只要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就可抵押贷款。
中行的负责人也坐不住了。中行广东省分行国际结算部副总经理肖萍发言说:“中行是四大银行里唯一没有下放审批权的,但是我们可以保证,揭阳企业到省行的审批时间与珠三角企业完全一致!”
【症结】
欠发达地区吸引人才难
【药方】
有了梧桐树才有金凤凰
粤东北各市均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外贸形势趋稳和订单的回升,部分外贸企业在用工方面遭遇招工难题。河源一家企业就提出,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对河源的认知程度不高,工资也相对低于珠三角地区,他们要招收熟练普工比较难,希望政府能多宣传河源,吸引更多外来人员到河源务工。
省劳动保障厅副巡视员丁广建说,对于欠发达市的企业难招熟练普工的问题,省劳动保障部门将加强信息对接和劳务协作,推动周边城市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粤东北地区,协助解决企业招工难题。但他也给企业提出忠告:“所谓没有梧桐树,招不来金凤凰。现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很多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相比之下,在外打工反而生活成本高。企业要加紧练好内功,改善经营环境,才能吸引到优秀工人。”
【症结】
自创品牌支持力度不够
【药方】
可多渠道申请政府补贴
汕尾一家企业提出,企业在创立品牌方面的投入很大,希望政府可以出台扶持政策,帮助欠发达地区培育著名品牌。
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表示,企业能有创立品牌的意识,非常值得鼓励提倡。去年全省出口品牌发展专项资金对粤东4市的资助金额就达1700万元,占全省资助总额的27.4%,“广东省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都向粤东地区适度倾斜。
万庆良插话说:“企业把产品品牌做好了,出口可以从省外经贸厅申请奖励,做内销可以向省经贸委申请补贴,多划算!”
深度分析
逆势飘红秘诀在哪?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以来,全省的外贸进出口呈现较大降幅,其中外贸重点地区珠三角各市呈普跌局面。与珠三角各市相比,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企业平均实力也不强的粤东北6市却实现逆势飘红,进出口贸易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全省。粤东北各市的秘诀是什么?
揭阳
全面出击抢订单
今年1-7月,揭阳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5.6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13.2亿美元,增长15.7%;进口2.4亿美元,增长15.2%。增幅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3、33.7和37.3个百分点,进出口、出口增幅已连续3个月位居全省首位,进口增幅也位居全省前列。
揭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用活用足扶持出口政策,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外贸展销活动,每年都把招商会、展销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向企业摊派,调动了企业参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拓展了外贸订单的来源。今年1-7月对东盟、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84.5%、44.4%、32.4%和14%。
潮州
特色商品成出口主力
今年1-7月,潮州市进出口总额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在全省名列第二,高出全省3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7亿美元,下降1.0%,比全省降幅小17个百分点;进口4.5亿美元,增长65.8%,比全省高87个百分点。
在2009-2010年“广东省外经贸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425家企业中,潮州市64家企业入选,占全省14%,仅次于广州市位居全省第二。
这些得益于潮州市高度重视创建自主品牌工作,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中把创建品牌放在突出的位置。对被评为国家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政府一次性奖励15万元,有效地调动企业创建名牌的积极性。
梅州
外企当起招商“红娘”
“我们来梅州20年,从当年300多人的一个厂发展到现在4400多人的六个厂,深感政府对企业的关心,越做越有信心。前年卡莱公司要来梅州投资时,我们拼命向他们介绍梅州的好。”在梅州现场办公会上,线艺集团(中国)公司的代表如此说道。旁边,同为美国独资企业的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代表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今年1-7月,梅州市进出口总额3.9亿美元,同比下降11.1%,比全省降幅小8.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6.2%,高出全省24.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5.7%,高出全省26.5个百分点。
目前,梅州市以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为主要载体,强势推进园区汽车零部件、电子通讯设备、电气机械制造、金属制品、轻纺、制药等重点产业招商。
河源
从“一来三补”到“一来三保”
建市初期,到河源投资的企业都是“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由于交通极不发达,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外商打趣说,“三来一补”变成了“一来三补”,即一来河源就得“补轮胎、补腰、补鞋”。
如今,河源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初的“一来三补”笑话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来三保”,即“保证呼吸到最好的空气、保证喝到最优质的水、保证拥有最健康的身体”。
今年1-7月,河源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9亿美元,同比微降1.2%,增速排第4位;其中出口6.9亿美元、增长0.4%,进口4.1亿美元、下降3.7%。
汕头
吸收外资正增长
今年1-7月,汕头市进出口总额32.8亿美元,同比下降10.5%,比1-6月收窄0.7个百分点,比全省降幅小9.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1亿美元,下降14.2%,比全省小3.8个百分点;进口11.7亿美元,下降3%,比全省小19.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汕头市1-7月合同吸收外资金额1.52亿美元,增长13.3%,充分凸显了汕头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后劲。
在“走出去”方面,1-7月,汕头市新增境外投资企业数创历史最高,达到17家,截至7月底汕头市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到52家。
汕尾
从倒数第一跃至第九
今年1-7月,汕尾市进出口8.8亿美元,同比下降14%,比全省降幅小5.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9位。其中,出口4.5亿美元,进口4.3亿美元,同比均下降14%。相比去年同期,汕尾市的进出口、进口、出口增幅排名均在全省地级以上市的最后一名,进步不可谓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汕尾市一般贸易出口连续7个月保持正增长,1-7月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3%,一般贸易项下的农产品、水海产品出口分别同比增长47.7%和202.9%。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