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3700万 就业5500人——四川省阆中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纪实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5/5 13:34:03 科杰在线 pc354.com
阆中市委市政府及劳动就业部门,树立科学发展观,大胆解放思想,坚持“四个”创新,实现“四个”突破,使小额担保贷款实现了“规模超千万,信贷”零“风险,绩效双凸显”的历史跨越。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底,全市小额担保贷款规模达478户,资金3766万元;到期的8笔贷款共24万元全额归还,还款率达100%;稳定和扩大就业6500人,年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
一、创新人本理念,思想认识新突破
国家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出台于2003年,但到了2007年底,阆中市还未贷出一笔款。其主要原因是:经办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力。银行认为小额担保贷款数额小,笔数多、手续杂、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而财政又较困难,想筹集更多的担保贴息资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小额担保贷款要公务员实行反担保,由于风险责任大,不少公务员不敢担任,因而阻碍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劳动就业、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学习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使与会人员充分认识到,小额担保贷款是国家专门出台的一项扶持政策,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当期主要讲的是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因此,各部门都应开绿灯,而不是亮红灯。认识提高后,各部门都纷纷表示,一定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本理念,排除各种干扰,加强部门配合,使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到实处。
二、创新信贷机制、贷款规模大突破
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立足创业,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小额担保贷款新机制,使贷款规模大突破。据统计,两年来,全市小额担保贷款达478户,3766万元,其中通过信用担保为450名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86.5万元;通过小额信贷担保公司担保,为22户工业、商贸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贷款2279.5万元。
(一)建立多层联动机制。实行“三力合一”:一是政府助推力。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协调整合,基本形成了劳动就业部门牵头带动,财政、银行、团市委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部门联动力。市财政局保证担保基金足额到位;经办金融机构简化程序、热情服务,积极发放贷款;团市委鼓励、引领、帮助广大有志青年自主创业;劳动就业部门自加压力,发挥带动作用,坚持专题研究与跟踪督办结合,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三是基层平台配合力。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主动配合,把辖区内小额信贷工作落实到位。
(二)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与创业培训结合。组织引导有志创业人员参加SYB和SIYB创业培训,既注重提高其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其创业发展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又着力职业操守和诚实守信教育,使其认识到小额担保贷款是帮助自己创业的资金,是自己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的契机,进而诚信创业。二是创业培训与贷款项目申办结合。只有经过创业培训且取得结业证书,并具备经营项目和固定的经营场所等条件,经个人申请,就业局劳动事务代理中心才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并贴息,不参加创业培训者,不予贷款。三是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与创业帮扶结合。对经过创业培训并办理了小额信贷的创业者,坚持跟踪帮扶,做到“扶上马”, “送一程”,使之进入良性经营,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建立激励运行机制。坚持“三个倾斜”:一是小额担保贷款向信用社区倾斜。凡经市人行、财政、劳动等部门综合评审认定的信用社区,其社区内申请贷款人员,只要信誉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且有社区推荐,就不需担保条件,免于反担保,并及时办理。二是二次贷款向成功创业者倾斜。对首次贷款创业、规模扩大、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突出、还贷信誉良好的人员,予以重点倾斜,为他们提供二次小额贷款机会,并适当扩大贷款额度,延长还贷期限。三是奖励政策向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优胜者倾斜。对办理小额信贷初审率、回访率、到期贷款回收率分别达到100%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机构给予经费奖励;对小额信贷经办业务人员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给予绩效加分奖励;对承办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积极、回收有力、配合主动、工作到位的银行,给予手续费和工作经费补助等奖励。
(四)建立小额担保贷款目标考核责任机制。政府每年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考核并与相关领导的工作绩效挂钩,奖优罚劣。同时,公诸于众,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阳光操作。
三、创新担保方式,规避风险“零”突破
该市劳动就业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小额担保贷款必须由公务员反担保,不仅严重阻碍了贷款的发展,而且也不能完全确保资金安全。同时他们还发现,不少拖欠贷款的人员不是信誉不好,有钱不还,而是创业能力差,创业项目选的不准等,致使所创办的企业或个体经济,经济效益不好,甚至倒闭破产,根本无力还款;因此,他们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大胆取消了由公务员反担保的规定,实现责任担保,信用担保,变被动担保为营建良好创业环境,加强后续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还款能力,从而使还款率达到了100%。
1、明确担保责任。政府规定:市经济局成立的信贷担保中心,履行其管辖的工业、商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宗信贷担保职责;民营心连心投资担保公司履行微小型企业贷款担保职责;市就业局劳动事务代理中心履行劳动者个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小额信贷担保职责。同时,纳入相关领导的岗位目标和法律责任内容,严格考核,落实逗硬。
2、统筹担保基金。市政府一次性为市经济局信贷担保中心注入资金2000万元,并要求贷款企业按贷款额10%存入担保中心作担保基金;市政府向市就业局劳动事务代理中心注入担保基金70万元,用作劳动者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市心连心投资担保公司已有1亿多元的担保基金,具有担保的雄厚实力。同时,争取上级小额担保贷款奖补资金。努力扩大担保基金实力。
3、提高创业能力。针对创业人员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定向”、“分级”、“分行”培训,力求做到:训前调查摸底,确保真正有创业意愿的人参加创业培训;训中注重创业信念、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技巧等内容的传授,确保真正有创业意愿的人提高创业能力;训后跟踪帮扶,确保真正有创业意愿的人创业成功。
4、营造创业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条件,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凡劳动者自主创业报批涉及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实行并联审批,减少办事环节;劳动就业部门要主动履行落实创业优惠政策的职责,务求政策惠及到每个创业者,务求为创业者拓宽创业空间,“保驾护航”。
5、提供信息、智力、资金扶持。适时提供市场信息扶持,帮助创业者产品竞争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积极提供智力扶持,帮助创业者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和自主发展的综合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大力提供融资扶持,探索创业者联户贷款、创业典型贷款、信用贷款、绿色贷款等融资品种,改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各类创业者的资金需求。
四、创新服务举措,就业效果有突破
小额担保贷款是手段,促进就业是目的。因此,该市劳动就业部门积极创新就业服务举措,千方百计扩大贷款规模,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失地无业农民等自主创业,帮助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生产,提升就业、创业效果。一是抓好项目推介。充分利用项目信息库的项目储备,为创业者量身筛选、分析、评估、推介项目,实现创业项目与创业意愿的有效对接。二是抓好创业引导。对自有资金和贷款少的,引导他们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小项目做起,陆续滚动发展;对缺少技能和市场开拓能力的,引导他们立足当地农产品或产业集群上项目,掌握技能并融入市场;对有一技之长的,引导他们发挥个人优势,筛选合适项目,通过综合谋业人员各方面的条件,“量体裁衣”,规避风险,扬长避短,以圆他们的创业之梦。三是抓好跟踪服务。劳动就业部门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措施,及时了解贷款创业者的资信状况、经营情况,对资信、经营欠佳者,不失时机地帮助其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和产品竞争态势,调整方向布局,力求贷款一个,创业一个,成功一个。四是抓好企业减负。市就业局局长石凯带领有关人员多次深入劳动密集型中小困难企业,帮助分析生产经营状况,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有关扶持政策,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由于强化了就业服务,使就业、创业效果大突破。据统计,两年来,全市22户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的中小企业,不仅走出了困境,而且稳定就业岗位3100多个,扩大就业岗位1850个;456户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劳动者,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带动了1760名其他人员的就业。如阆中永盛纸箱厂厂长王志洪,曾在保宁醋厂担任车间主任、销售主管。企业改制使他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后在就业部门的启发引导下,王志洪决心凭借在醋厂工作熟悉包装纸箱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势,决定创办永盛纸箱厂。王志洪并参加了市就业培训中心举办的SYB创业培训班,学到了创业的技能和技巧;资金困难,就业局又贷给他6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引进了两条先进技术流水生产线,实现了工厂生产现代化,纸箱产品优质化。历时两年发展,企业不仅安置吸纳了58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而且总资产达675万元,固定资产达510万元,年产值730万元,年销售收入达1100多万元,年上缴税金近20万元。回族女工马勤,原是阆中绸厂的销售部经理。企业改制时成为一名下岗失业人员,后在市就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市场调查,租赁了阆师附小邻近的铺面,并在就业局申办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创办了文化用品经营店。历时两年的诚信经营,生意红火,并投标成为办公用品政府采购的中标单位,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而且还安置了其他下岗失业人员4名。
来源: 南充市就业服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