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退伍军人晏运华:一头扎在村办小厂
创业新闻 加入时间:2010/2/3 22:16:23 科杰在线 pc354.com
一个村办企业,耗费他20多年的时光。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晏运华说:“村办企业,要为村里的发展尽力,为父老乡亲谋利益。”
1月18日,47岁的晏运华又跑到县里,就村办企业一个项目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虽然跑项目很难,但晏运华还是硬着头皮忙了一个冬天。为了这个村办的企业,晏运华不仅仅是耗费了一个冬天,而是20多年的时光。
1984年, 晏运华退伍回到家乡茶陵县思聪乡红桥村。当时,村里的集体企业——思聪乡双扶预制厂,因财务管理混乱很不景气。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定由高中毕业又经部队锻炼的晏运华接替厂出纳和保管工作。晏运华花了整整2个月的时间整顿财务,一笔笔往来业务的明细罗列得一清二楚,使企业摆脱混乱的局面。晏运华爱厂如家,他在外学习到了一套科学的预制板配制比例,一回到厂里,就把比例配方技术告诉工人,按照这个比例,厂里每年可节约成本5万元。在任出纳和保管员11年时间里,晏运华尽职尽责,所经手资金,没出过一分钱的差错;出入库材料,没有短斤少两的问题。非但如此,晏运华还帮助厂里节省非生产性开支50多万元。
1997年春,晏运华走向艰辛的自主创业之路。开始,没有资金,他拿着仅有的300元积蓄,首先去了宁乡县学习生猪养殖技术,接着在家中办起了养殖场,之后,又兴办了河沙采集场。
正在晏运华的事业发展时,他曾经为之付出心血的村办企业——思聪乡双扶预制厂遇到了生产经营的窘境,开始向外招标承包。当时预制厂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冒了出来,红桥村附近不出20里地就有四五家,竞争激烈。出于对老厂的热爱,晏运华顶住种种压力承包了预制厂。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晏运华自费近万元到建材学校学习技术,先后取得了施工员证和工程师证,掌握了建材预制品技术和应遵循的法律行为准则。2003年,晏运华四处融资近30万元,拓展了企业生产规模,使企业从单一的预制板生产转为空心砖、实心砖等多种预制件生产。从那年开始,厂子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年产水泥预制空心板6万多平方米,各种水泥预制砖100多万块,年生产总值100多万元。
随着产量的提高,产品销售成为一个难题。晏运华就在茶陵县城开了一家建材销售店,产销一条龙,不但给厂子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户,而且在无形中提高了厂子的声誉,使企业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
搞活一个厂,受益的是当地百姓。晏运华说:“村办企业,要为村里的发展尽力,为父老乡亲谋利益。”他先后解决4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并每年按时交纳承包利润。在晏运华的帮助下,红桥村先后有20多户村民依靠厂子发家致富。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