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全公告
打过耳眼文过身尽早查丙肝 路边打耳眼隐患多
安全公告 时间:2010-08-11 作者/发布人:pc354 点击:2349
佩戴耳环耳饰,可以增加美感,街头也常能看到一些年轻人胳膊上、胸膛上带有文身。最近一则关于打耳洞或者文身导致感染丙肝的消息令人震惊。据称武汉已有30万人感染丙肝,其中有许多是做过“见血”美容者,医生建议类似人群最好查一查。
打耳眼(图文无必然关联)
街边打耳眼隐患多
佩戴耳环耳饰可以增加美感却也有众多隐患
来合肥打工两年的小潮是前年文身的,当时同去文身的还有在酒店一起上班的哥们。“文这个是有意义的。”小潮指着胳膊上的狼头说,“刚到合肥时生活不顺,我们几个就去文身,我文了狼。在《狼图腾》里,它是聪明和坚强的象征。我身边的人多数都文身了,在步行街文的。”
小潮所说的文身店位于淮河路步行街一条脏乱的小巷内,十几米的巷内就有3家文身店铺。走进一家文身店,不足十平米的店内挂满各种样图,除此之外,只有一个铁架子上放着文身工具箱及一些简单设备。
那么街上一些“无痛穿耳”,情况如何呢?23岁的女孩小姜刚打了耳洞。“老板对着耳垂,一扣气枪扳机,耳洞就打好了。好像也没消毒。”小姜打过耳洞后,还发炎了。后来擦药才好的。记者昨天在宿州路金太阳城看到,里面有不少经营无痛穿孔的店面,有的打着“专业穿孔”的牌子,但他们干的“专业”不只是“穿孔”,还兼卖各类小饰品。
做过“见血”美容早检查
没有消毒就打耳洞,不仅可能发炎,更有潜在的威胁。据武警安徽总队医院肝病门诊的陈明霞医生昨天介绍,“目前我们没有准确数据说明感染丙肝是由于文身或是打耳洞、修脚等导致的。”但陈明霞明确说95%的丙肝患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她认为像打耳眼,最好去正规医院。耳钉放柜台,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本身未必干净,有的摊主在打洞前,都不用酒精消毒。
纹身(图文无必然关联)
由于认知度很低,丙肝容易漏诊。省中医院肝病专家张国梁认为,丙肝病毒和乙肝、艾滋病病毒一样,有3种传播途径,但最容易通过血液传播。此外,由于丙肝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更容易变异,所以至今都还没有研制出疫苗。他建议说如果进行过文身、文眉、打耳洞、穿舌环等“见血”美容项目,又不能确定美容器具是否经过正规消毒操作,建议查丙肝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