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际新闻
普京含泪宣布赢大选,西方恶评劝早退
国际新闻 时间:2012-03-05 作者/发布人:pc354 点击:1231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5日凌晨宣布,对全国50%选票的统计结果显示,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理普京以64.39%的得票率在总统选举中保持绝对领先优势。
4日晚间,俄罗斯国内两家最大的民调机构的出口民调结果已经显示,普京的得票率在60%左右。超过十万普京支持者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宫旁的马涅日广场集会庆祝大选获胜。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出席了集会并发表讲话。讲话时,一向以“硬汉”形象亮相的普京留下了热泪。
普京说:“感谢那些祝福‘伟大俄罗斯’的人们。我想问你们,我们会胜利吗?……我们胜利了!……我们赢得公正、诚实!……谢谢你们!”
与普京一同出席集会的俄罗斯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则表示,这一胜利是俄罗斯所需要的。
梅德韦杰夫说:“我们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变得更加强大、独立就需要这一胜利。我们不会把这一胜利让给任何人!我们不会!”
普京还向在场的支持者们许诺将更加诚实更加努力地工作。
普京说:“我们将更加诚实、更加努力的工作。我们将达成所有目标。我们呼吁所有人为了人民和祖国的利益团结起来。我向你们保证,我们会获得最终的胜利!荣耀属于俄罗斯!”
普京必将胜选 西方媒体恶评
世界各国媒体对俄罗斯大选自然十分关注,近来相关分析、预测更多。相对于中国媒体要么客气地说“不出意外普京将当选”,要么保守地讲“普京可能在第二轮投票中胜出”,西方媒体说得直截了当:“普京将毫无悬念地获胜。”
为什么普京能获胜?中国媒体多引证调查数据,说普京在俄罗斯民众中如何受欢迎,支持率如何高,所以肯定当选。西方媒体则一再挑战普京支持率的“正当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措辞激烈地说,普京当选“不是因为他极度受欢迎,而是因为他擅长竞选舞弊和打压其他候选人”。
《经济学家》的观点在西方媒体中颇有代表性。它们不约而同地大肆报道普京势力的“不当行为”,说去年12月俄杜马选举舞弊,说明普京操纵选举;说俄国家电视台反复播报有关普京“丰功伟绩”的纪录片,说明普京垄断国家资源为自己助选;说他动用法律手段解散政党、削弱政治对手,说明普京排挤有竞争潜力的总统竞选人。
投票还没开始 大谈普京末日
选举的本质在于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民主选举的胜方与败方得票数都十分接近,不到最后一刻往往难见分晓。而俄罗斯的这次总统大选却全然不是这样。既然结果毫无悬念,西方媒体自然将重点转向了有悬念的未来。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普京此次胜选,恰恰是他走向衰落的起点。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一篇报道的题目相当醒目:“这次选举可能标志着普京末日的开始”。报道使用相当有哲理的话说:“弄清一个政权何时解体,与确定一场经济危机何时来临一样困难。但在普京缔造的俄罗斯秩序的衰亡史中,(2011年12月的)杜马选举肯定是一个重大时刻。”
力劝普京早交班退休
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引用俄罗斯人的话给“普京总统”提出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建议。俄罗斯一家大型国有银行首席执行官安德烈·科斯京说,普京此次当选之后应承诺不再参选下一次总统大选;莫斯科智库“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夫说,普京可能不会完成6年任期,应该“尽早”找一个可靠的接班人,就像叶利钦1999年年底引荐普京那样。
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用封面故事的形式报道俄罗斯大选,其标题是“普京时代走向终结”。文章说,如果想走改革之路,普京可以从承诺不参加2018年的竞选开始。如果普京还算是个知天命的聪明人,就应该仔细考虑自己能给后人留下什么,好好寻找继任者了。他当权时没有表现出多少智慧,但也并不愚蠢。如今,他正面临着一项重大选择。如果选择错了,历史将不会用赞许的态度看待他。
称油价决定普京与俄罗斯的命运
英国《金融时报》在分析普京的未来时,更多地运用了“石油杠杆”。
该报分析说,普京之所以当选,是因为他承诺给警察涨工资、大幅提升国防预算、降低全体国民医疗费用等。总之一句话,花钱“买”胜选。但从长远看,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无法兑现诺言,他可能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后尘。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卢卡申科的支持率一直高达50%至60%。然而,在2010年12月当选后,他的支持率已跌至20%。
自1979年苏联在石油危机期间入侵阿富汗以来,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一直与油价明显关联。油价下降之时往往揭开政治改革和权力转移的序幕,比如叶利钦在1999年将总统大权交给普京。
文章说,2000年以来,普京掌权的这些年一直顺风顺水。他上任伊始,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9.80美元。据克里姆林宫一位前任高官回忆,他们曾开会讨论长期经济规划,“我们认为的最佳情形是长期油价达到每桶25美元。那是我们的美丽幻想,就好像天上下金币了。” 然而,此后油价竟一路飙升,冲破100美元之后难见回落。
如今,石油收入已占到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这使得克里姆林宫有财力实施各种社保方案而没有背上南欧国家政府那种债务重担。比如,从2007年至2010年,普京出台提高养老金和将其与通胀挂钩等措施,使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从7%提高到10%。同时,俄罗斯的外债保持在较低水平——最多占GDP的15%,仅为欧洲陷入债务危机国家的1/10。
文章称,但普京的好运气似乎快到头了。正如克林姆林宫的一位官员所言:“油价不可能再次翻番。”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25美元左右,“如果油价跌至每桶80美元以下,俄罗斯现有体制将受到致命打击。”